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杜莫镇张村“修荔蒙”特支纪念馆人流如织。这座纪念馆见证了荔浦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成为了荔浦、桂林乃至广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坐标,无声传递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1942年12月,广西省工委指派黄嘉同志担任中共桂东特派员,建立中共“修荔蒙”特支。中共“修荔蒙”特支主要在荔浦、蒙山、修仁、阳朔四县开展活动,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组织民团自卫队开展对日战争,带领农民群众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运动,成立蒙北人民游击队,开展解放斗争。
抗日战争烽火连天之际,特支不仅组建战时工作团,更拉起抗日武装大队。他们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还多次正面迎击日军,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抗战硝烟未散,内战的阴云又至。面对国民党的残酷镇压,特支成员转入更隐秘艰险的地下斗争。村后幽深的岩洞成为地下党最坚固的堡垒。平日里的教师、农民,都在此卸下伪装,以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共商大计。
荔浦市红色文化传承中心主任 李云:这张照片就是大张村革命旧址后山的飞鼠岩洞。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残酷的三征运动,每当国民党反动派进村征粮的时候,地下党员就和共青团员,早早地组织乡亲们将粮食藏匿起来,让他们徒劳而归。
当年地下党组织在杜莫镇张村活动的旧址,年久失修,已经成为一片残垣断壁。为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荔浦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建议下,于2017年底启动杜莫镇修荔蒙特支纪念馆修缮工作,围绕“张村记忆”核心灵魂,整合资金逾1400万元,对革命旧址进行精心修缮与布展。
荔浦市红色文化传承中心主任 李云:大张村革命旧址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旧址的文物建筑布展了中共修荔蒙特支纪念馆,展陈以荔浦最早的党组织中共修荔蒙特支发展的历程为主线,陈列了文物200余件、珍贵史料400余份,是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广西“南国抗战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每年接待观众上万人次,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历史的回响需要聆听,革命的精神需要传承。1948年,16岁的张成富满怀爱国救国抱负,加入中共“修荔蒙”特支,成为了热血革命岁月的经历者和见证者。在中共“修荔蒙”特支纪念馆建成后,作为“修荔蒙”特支唯一健在的地下党员,当时85岁的张成富毫不犹豫贡献出珍藏史料,还主动请缨成为一名不取分毫的义务讲解员,给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和地下党员为了革命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向死而生的传奇故事。今年,是他义务讲解的第9个年头。
中共修荔蒙特支地下党员 张成富:我非常高兴和自豪能够为大家讲解张村的革命故事。是艰苦抗战才能够换来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能够再敢侵略我们。
依托厚重的红色资源,张村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红色观光旅游蓬勃兴起,为村庄注入人气与活力。曾经的战场与地下交通站,如今成为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学生团体、周边游客等汲取力量的课堂与追寻初心的圣地。
荔浦邮政职工、参观者 谭军: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各种历史文物,聆听了许多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非常敬佩和感恩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继续学习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杜莫镇张村“修荔蒙”特支纪念馆以其深沉的红色记忆和蓬勃的时代力量,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着信仰传承的壮丽篇章。
[2025-07-29] 2025年广西成人高考(函授)专、本科招...
[2025-07-29] 注意!这五种人不能参加今年的成人高考...
[2023-08-07] 1年获证,考会计证、二建、八大员等,...
[2025-09-26] 桂林市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暨荔浦市高新...
[2025-09-26] 荔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中秋月饼专项...